当前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- 巡视巡察发展史 - 正文

抗日战争时期

发布日期:1938-01-01 浏览量:

抗日战争时期: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。

1938年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,毛泽东首次提出: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。制定一种详细的党内法规,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。根据他的建议,制定并通过了《关于各级党部的工作规则和纪律的决定》,明确提出:上级党委得向下级党委派遣巡视员,传达上级党委的意见,考察下面的情形报告上级党委。

十三届六中全会至十五大时期:巡视制度作为党内监督的五项制度之一。19903月,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制定和通过了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的决定》,这次会议明确决定建立党内巡视制度。

19961月,经中央批准,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制定并下发了《中共中央纪委关于建立巡视制度的试行办法》,将巡视制度作为加强党内监督的五项制度之一,开始向地方和部门派出巡视组。

1997年,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又颁布了《重申和建立党内监督五项制度的实施办法》,把巡视制度作为五项制度的第一项郑重提出。之后,三讲教育期间,中央向开展三讲教育的单位派出巡视组。200012月,中央纪委、中央组织部联合开展了巡视工作的试点,先后派出巡视组,对辽宁、云南、吉林等省区进行了巡视。2001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》,明确指出:中央和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党委要逐步建立巡视制度,把下一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廉政勤政情况作为重要内容,进行监督检查。